起因是看到了報導者這篇故事
於是想到上一份工作(最近不知為何常常想到,好奇怪。)
原本是發在噗浪上的隨筆,但一定會隨時間流逝,消失茫茫河道上吧,於是整理在這。
在那個騎樓下來來回回經過快兩年的光景,目前最愛的米粉湯就是信維市場轉角的攤位,寒流來時最期待在非用餐時間,點碗米粉湯去油,燙青菜,油豆腐,領薪水時就加份嘴邊肉,伴著他們特製的辣椒醬,聽攤位姊妹和阿婆拌嘴,姊妹偶爾還會跑去跟隔壁素食攤帥帥的短髮阿姐要東西吃。
最愛的薏仁攤一開始也是隱身在市場小巷弄裡的美食,以前為了避開學生,鑽進店家後門的小走道,才發現那麼真材實料的薏仁甜湯,還有八寶粥,晚晚上班時一定會去買一碗,直接當作午餐。酷暑之際,則買杯氣泡飲,還記得以前為了不用塑膠杯,中午外出用餐時就順手帶著杯子,買了後就在附近綠地邊乘涼邊喝,算準學生回去上課了,再慢慢走回辦公室。
米粉攤的隔壁是間咖啡店,但我最喜歡他們的特調冰茶,在猶如蒸籠的台北夏天,上班前一定會清空保溫杯,到那買杯冰茶,裝在保溫杯裡直到下午依舊冰涼。十點前站櫃檯的是位可愛妹妹,吃飯時間則是位笑容溫暖的大哥,不遠處的路易莎,也有位親切的高大店員,他們的輪廓都在腦海中漸漸深刻。
還有那老趙刀切麵的店員啊,總是穿著一樣款式的藍長袖襯衫,在約莫十點左右奮力拌炒著一大鍋牛肉,準備迎接稍後的各路人客,運匠大哥、工地工人、打扮入時的上班族、信維郵局的郵務士或櫃檯人員、大安區不缺的外國人、老師、學生,分量十足的麵條與肉塊,相對合理的價位,或許不夠精緻,或許不夠特別,但餵飽了許多疲累的靈魂。(但老闆自己看起來超累)
走在那些陰暗老舊的廊道裡,也是想過號稱精華地段的大安區怎麼會有這樣的一棟建築,好幾次想估狗,卻鍵入信維市場+美食,當然沒啥斬獲,總是等離開了才努力弄清楚那是乘載著什麼樣記憶的地方。可以理解都更後或許整條路看起來更清朗了,環境也會更健康,但那種一條路上兩個世界的奇幻存在若真的消失了,我想我會有點不捨。